025-51836816
联系热线:

二次离子质谱中液态金属离子源(LMIS)简介

发布日期:2025-08-20 09:42:35   浏览量 :23
发布日期:2025-08-20 09:42:35  
23

1.LIMS的工作原理

液态金属是指熔点不超过铝熔融温度(660.37℃)的十七种金属与合金。LMIS则是利用液态金属作为靶材的离子源,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液态金属在强电场作用下发生场致离子发射,从而获得稳定的液态金属离子流。

1. Ga-LMIS基本结构。[1]



以镓(Ga)离子源为例,LMIS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发射尖液态金属储备槽离子引出电极构成:发射尖通常由金属钨制成,其尖端半径仅为几微米。发射尖的尖端朝向离子引出电极,其底部连接着含有金属镓的螺旋状液态金属储备槽。

Ga源工作时,首先加热液态金属储备槽。达到工作温度后,储备槽内的固态镓熔化为液态,沿针尖流下并浸润整个发射尖。此时,若在引出电极上施加数千伏电压,使发射尖与引出电极间形成强电势差,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液态金属会在发射尖顶部形成一个微米级的圆锥形尖端(泰勒锥)。液体尖端的电场强度可高达1010 V/m,导致针尖处的液态金属发生电离,产生带正电的镓离子;这些正离子经引出电极引出后即可形成离子束。


2. LMIS的发展历史

液态金属离子源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400多年前。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Gilbert发现液体在电场中的吸引现象:干燥表面上的球形液滴会被电场吸引并拉成锥形;1732年,英国科学家Stephen Gray首次使用-流体动力学诱导液体喷射(EHDS这一术语描述该效应;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G. I. Taylor首次从数学上解释了该效应,他找到了一个锥形解来描述导电液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为表彰其贡献,液滴受电场牵引形成的液态锥被称为吉尔伯特-泰勒锥(Gilbert-Taylor cone),简称泰勒锥(Taylor cone

20世纪6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并利用这一效应。1961年,美国科学家V.E. Krohn设计了初代液态金属离子源(LMIS),首次提出其发射的高能离子流可用于重粒子推进系统并应用于航天领域。随后,V.E. KrohnG. R. Ringo1975年将LMIS应用于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 FIB系统。


2. 可用于离子源技术的元素(红色标记的元素表示可用于制造液态金属离子源);元素下方的特殊符号表示该元素可应用的离子源技术:黑桃标记为离子液体离子源(ILIS)、红桃标记为气体场发射离子源(GFIS)、梅花标记为磁光阱离子源(MOTIS)、方片标记则表示其他类型的离子源技术。


自高亮度LMIS开始用于FIB系统后,从20世纪70年代起,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全球范围内对LMIS的研究蓬勃发展。如图2所示,目前已发现超过40种金属元素及其合金可用于制造LMIS,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主要集中于微纳加工与制造领域。镓(Ga)离子源被广泛用于FIB加工;含硼(B)、磷(P)和砷(As)的液态合金离子源可用于半导体制造中的局部离子注入工艺;锂(Li)合金液态金属离子源具有出色的横向分辨率,可用于高精度聚焦离子束光刻。


3. LMISTOF-SIMS中的应用

TOF-SIMS同样是LMIS的重要应用领域。得益于其高亮度、虚源半径小和能量分散小等优点,LMIS常作为TOF-SIMS设备的分析源,为其提供出色的质量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目前,商用TOF-SIMS设备主要搭载镓(Ga)、金(Au)和铋(Bi)离子源。表1展示了这三种离子源用于TOF-SIMS分析的性能表现和主要应用场景。


1. TOF-SIMS分析中常用的LMIS

金属

原子质量

质量分辨率

(m/Dm @ 29Si)

空间分辨率

团簇离子产额

应用场景

Ga

69

12,000

50 nm

0 %

无机物分析

Au

197

10,000

70 nm

17 %

主要用于无机物分析

Bi

209

15,000

45 nm

>50 %

无机/有机分析兼顾


(Ga)离子源是最早用于TOF-SIMS分析的LMIS。使用Ga离子源时,可实现优于12,000的质量分辨率和优于50 nm的空间分辨率。然而,Ga离子源仅能产生单原子离子(Ga+)。高能单原子离子轰击有机材料时,易将有机分子结构打碎,导致有机离子产额极低。因此,Ga离子源主要用于无机材料的TOF-SIMS分析。

为分析有机大分子结构,科学家转向能够激发团簇离子的新型离子源。当团簇离子轰击有机样品时,其能量在碰撞后分散于多个原子碎片中,减少了有机分子结构的破坏,提高了有机大分子离子产额。此外,在保持团簇离子动能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其携带的电荷数(如生成多电荷团簇离子),可进一步提高有机大分子碎片电离的概率。

在此需求推动下,基于金(Au)的合金液态金属离子源开始在TOF-SIMS中得到应用。使用Au离子源时,可实现优于10,000的质量分辨率和优于70 nm的空间分辨率。更重要的是,Au离子源能产生一定比例的团簇离子(如Au2+Au3+Au3++等),使其可用于有机材料分析。然而,其团簇离子产率较低(Au2+约为6.4%Au3+约为4.3%, Au3++约为1.4%),导致有机分子离子信号较弱。因此,Au离子源仍主要用于无机材料分析,仅能对部分有机材料进行结构解析。


2. PHI Bi-LMIS离子类型及产率

离子类型

质荷比(m/z)

离子产率(%)

Bi++

105

1

Bi+

209

46

Bi3++

314

13

Bi2+

418

16

Bi5++

523

2

Bi3+

627

16

Bi4+

836

5

Bi5+

1045

1


2003年以来,铋(Bi)离子源逐渐替代Au离子源成为TOF-SIMS分析源的首选。Bi离子源可实现优于15,000的质量分辨率和优于50 nm的空间分辨率。相较于Au离子源,其最大优势在于更高的团簇离子产率(>50%,见表2)和离子类型的多样化。用户可根据不同测试需求选择相应的铋离子进行分析,实现有机与无机材料表征的兼顾:

1)无机材料:通常选用Bi+,以提高原子离子产额。

2)有机小分子材料:通常选用Bi3+,以提高有机小分子离子产额。

3)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通常选用Bi3++等(多电荷)团簇离子,以提高有机大分子离子产额。


4.参考文献

[1] 尚勇, & 赵环昱. (2011). 用于聚焦离子束系统的离子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28(4), 5.

[2] Bischoff, L., Mazarov, P., Bruchhaus, L., & Gierak, J. (2016). Liquid metal alloy ion sources—an alternative for focussed ion beam technology. Applied Physics Reviews, 3(2), 021101.

[3] Guharay, S. K., Orloff, J., & Wada, M. (2005). Ion bea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igh-resolution probe form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33(6), 1911-1930.




爱发科费恩斯(南京)仪器有限公司
ULVAC PHI Instruments Co., Ltd.

服务热线:025-51836816

联系邮箱:sales_upn@ulvac.com.c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殷富街402号临港同策同心园1-108

名片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Copyright © 2024 爱发科费恩斯(南京)仪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